「整個世界都是由今天沒自殺的人組成的。是由我們這些'好吧,去他媽的,再堅持活著吧'的人組成的。」
面對生活壓力,有兩種人設一直很討喜——要麼做個魯蛇在坑底躺平,或是做個佛系青(少)年一切隨緣將「peace & love」進行到底。
巧了,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自美國的插畫師Evan M. Cohen,他的作品就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風格:「現實壓抑」或「祥和寧靜」;有時甚至還能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氛圍融合在一起,看似衝突卻又毫不意外。
不說話,先來欣賞一組被命名為It's nice that的系列插畫。個中療愈滋味,請自行體會。
△很高興又能在一起了
△閉上眼,想像你到家了。
△最後,我終於看清真實的自己。
△我已準備好放下過去,並開始尋找新生活。
從Evan M. Cohen的個人經歷來看,似乎和別的插畫師謀生軌跡也並無太大出入——在紐約工作,為一些商業項目做插圖,給音樂影片製作動畫以及在網上售賣個人作品。
曾受基思·哈林、埃爾斯沃思·凱利等早期流行抽象藝術家作品影響,他的插畫作品也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,擅長於用一系列重複的形狀和元素來描繪某種現實。
△在遺忘之前,將我的記憶攥取
△解決難題
△打開舊記憶
當然,前文也提及了,除了寧靜治愈,Evan M. Cohen也不是沒經歷過壓抑的黑白時光。這系列名為「噪音」的插畫作品便直面了現代人的種種現實,譬如生活壓力、由社交媒體、現代科技帶來的焦慮、社交恐懼等等。只運用黑白兩色,創造出一種戲劇效果。誰看誰頭疼,誰看誰心慌。(密集恐懼慎入!)
欣賞藝術家的插畫作品,不同的人自然會捕捉到不同的意境,而過度解讀往往會使這份意境變了味兒。
我非常主觀地看來,Evan M. Cohen的作品總是透著股宗教、冥想的特別意味,以此從現實生活中抽身。如果非要用句騷話總結,那大概就是——
「最後,總是熟悉的那種感覺,替換掉不熟悉的。人總是找到時間。」
2018-05-09 17:23
版權聲明: 本文系TOPYS原創內容,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。